黑龙江自考网首页 > 教材大纲 > 正文

黑龙江自考07520经济学导论考试大纲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4-24 14:24:1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黑龙江自考07520经济学导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司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020143)

经济学导论考试大纲

(0752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三年五月

 

 

《经济学导论》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7520)

(108学时)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侧重于从个体,个量方面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于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一些微观经济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宏观经济学从总体总量方面分析政府的宏观调控原理和方法。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不仅为后续专业课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专业人员提供了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力求使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正确地把握宏微观经济学,掌握其科学、有用的成分,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基本要求: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公司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先期课程,为其它课程提供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经济学概论(4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中基本的定义、假设、分析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原理做准备。这一章是学习宏微观理论的开始,因此,在学习基础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实例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经济知识的兴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基本假设与基本问题(一般)

 

识记:稀缺性、资源配置、资源利用、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

 

第2节  经济学分类(一般)

 

识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2章 供求均衡理论(20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微观经济学要说明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研究的是消费者需求、生产者供给及供求均衡下的价格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供求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解释社会上商品价格波动与数量波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需求理论(重点)

 

识记: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理解:需求的含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定理、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第2节  供给理论(重点)

 

识记: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理解:供给的含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定理、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第3节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重点)

 

理解:均衡价格的决定、供给或需求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应用: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4节  弹性理论(次重点)

 

识记: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消费者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决策者,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效用理论(一般)

 

识记:欲望与偏好、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理解:效用

 

第2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次重点)

 

识记: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消费者剩余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

 

第4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6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生产者是市场上的另一个主体。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在配置其稀缺性生产资源时面临的抉择,即运用何种技术、雇用何种生产要素、生产何种产品和生产多少该种产品,以实现用最小的生产成本来生产最大的产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生产函数概述(一般)

 

识记:厂商、生产与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

 

第2节 短期生产函数(次重点)

 

识记: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理解: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5章  成本理论(6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企业的不同成本,归纳出企业长期和短期内的最优要素配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成本的概念(次重点)

 

理解: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

 

第2节 短期成本分析(一般)

 

识记:短期中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3节 长期成本分析(一般)

 

识记: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第4节 厂商的收益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次重点)

 

识记: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6章 市场结构理论(20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不同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是不一样的。本章把消费者的行为与生产者的行为结合起来,来考察在四种不同的市场类型下,价格和收益是如何决定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市场结构概述(重点)

 

识记: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结构的类型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特征及区别

 

第2节 完全竞争市场(重点)

 

理解:完全竞争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供求和价格及收益、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应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与农产品市场

 

第3节 垄断市场(重点)

 

理解:垄断的含义、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价格歧视

 

应用:垄断形成的原因在现实市场中的体现、价格歧视理论的运用

 

第4节 垄断竞争市场(次重点)

 

识记: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

 

第5节 寡头垄断市场(重点)

 

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产量与价格决定

 

应用:垄断与竞争的利弊分析、四种市场结构的比较、博弈论的运用

 

第9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4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价格在调节经济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使市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垄断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掌握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了解政府失灵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外部性及其矫正措施(次重点)

 

理解:外部性及其社会影响、外部性的矫正措施、

 

第2节 公共物品及其生产(一般)

 

识记: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

 

第3节 非对称信息及其治理(一般)

 

识记:非对称信息及其表现、逆向选择及其治理

 

第10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了解其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的对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失业理论(重点)

 

理解: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

 

应用:失业问题的现实治理措施

 

第2节 通货膨胀理论(重点)

 

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影响

 

应用: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第3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次重点)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第11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经济周期一般是用来描述经济总体水平上升和下降交替的波动过程。本章学习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经济增长(次重点)

 

识记:经济增长概述、如何衡量经济增长

 

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2节  经济周期(次重点)

 

识记:经济周期的含义

 

理解: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12章  国家宏观调控理论(20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需求管理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以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各派经济学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1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次重点)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概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第2节 财政政策(重点)

 

理解: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种类、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应用:不同经济状态下财政政策的运用

 

第3节 货币政策(重点)

 

理解:货币需求、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和乘数创造、货币政策及手段

 

应用:不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的运用

 

第4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重点)

 

理解: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

 

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运行、并能与国家经济政策相结合。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 “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经济学基础》(第1版),张立岩,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集中精力,细读推敲,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大纲,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章节之间知识的连续性。

 

5、助学学时:本课程建议总学时108学时,章节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1

经济学概论

4

2

供求均衡理论

20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8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6

5

成本理论

6

6

市场结构理论

20

9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4

10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2

11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8

12

国家宏观调控理论

20

总计学时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中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提到的的内容均为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为20%、理解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6、考试采取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均衡价格随着(    )。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对汉堡包的需求增加(    )。

 

    A.一场新的汉堡包热                  B.人口减少了

 

      C.作为互补品的炸薯条的价格上升了    D.消费者收入减少了

 

(二)多项选择题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包括(        )

 

A.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B.行业的厂商数量的多少

 

C.行业的进入限制                    D.产品差别

 

E.厂商利润情况

 

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四)论述题

 

1.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

 

(五)案例分析题

 

改革前,广东的捕鱼业很萧条,原因是鱼的价格低,但是广大群众没鱼吃。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价格,结果是鱼的价格依然很低,但是广大群众却有鱼吃。请用你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相关课程

      课程名称 优惠价 讲师 免费体验 报名
      管理经济学--精讲班 ¥288 汪振纲 报名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精讲班 ¥288 陈柳红 报名
      财务报表分析(二)--精讲班 ¥288 廖鹏翔 报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讲班 ¥288 王小娟 报名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讲班 ¥288 杨琇玮 报名
      银行会计学--精讲班 ¥288 Morning 报名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2018-2020 黑龙江自考网(hlj.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

      黑龙江自考网(hlj.exam100.net)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