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政与税收考试大纲
(06734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三年五月
(06734)
(108学时)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财政与税收”课程是公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系统的阐述了财政与税收的完整理论,具体的探讨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财政政策、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与特点目的税、财产税等内容。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和考试命题中,均应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使自学者懂得财政与税收相关知识的基本含义、基本性质、在经济中的作用,还有能掌握基本税种在中国的征税情况,为经济管理决策奠定理论基础。
基本要求:在理论学习中。充分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税收的计算。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专业以公司管理的先期课程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财政概论(8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政的概念、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现实中的财税现象、掌握公共财政的特征以及财政的基本职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财政的起源(次重点)
识记:财政的概念、财政的组成要素、财政的产生条件
第二节 财政的发展(一般)
识记:社会主义财政的组成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次重点)
识记:财政职能
第四节 公共财政理论(重点)
识记:公共财政的含义
理解:市场失灵的内容
第2章 财政收入(14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财政收入的分类及其构成;正确认识财政收入结构、规模,系统把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因素;深入理解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国债的基本理论和国债的管理基础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次重点)
识记: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
理解:税收是各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来源。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一般)
识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因素
第四节 财政收入原则(一般)
识记:财政收入的原则
第五节 公债(重点)
识记:公债的概念、公债的债务人、内债的定义、外债的定义、公债的功能、 国债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理解: 公债的种类、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第3章 财政支出(14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构成及其分类,正确认识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内容,正确判断两者的差异;理解社会保障的性质和特点,正确认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途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次重点)
识记: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划分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次重点)
识记:财政支出的范围
第五节 购买性支出 (重点)
识记:购买性支出的定义、消费性支出的内容、政府采购的对象
理解:政府采购的原则、投资性支出的的领域
第六节 转移性支出(重点)
识记:转移性支出的含义、社会保障支出的定义、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险的内容。
理解:养老保险的运作模式
第4章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2学时)
本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正确掌握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充分认识公共财政下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和预算形式,深入理解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内容,把握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概述
识记: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的功能、国家预算的类型、我国国际预算体系
理解:国家预算原则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制度
识记:我国复式预算的内容、国家决算的定义
理解:国家预算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识记:预算外资金的定义、预算外资金的性质、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理解:预算外的管理
第四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识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理解:分税制的特点
第5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6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计算与类型,理解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内在关系;理解财政政策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了解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理解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及其配合的必要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般)
识记:财政赤字的含义
理解:财政赤字的弥补
第二节 财政政策概述(重点)
识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定义、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定义
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重点)
理解: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6章 税收原理(10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理解税收概念、税收特征、分类及税收原则;了解税收的分类和税负转嫁的概念,明晰税负转嫁的不同方式、依存条件及其制约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税收概述(次重点)
识记:税收特征、税收的分类
第二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重点)
识记:税负转嫁的形式
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志
第7章 流转税(12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流转税的构成,掌握流转税各税种的征收制度,掌握流转税金的基本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流转税概述(一般)
识记:流转税的内容
第二节 增值税(重点)
理解:税率、纳税人、征税范围
第三节 消费税(次重点)
理解:纳税人、征税范围、
第四节营业税(次重点)
识记:营业税的税目
第8章 所得税(10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所得税的特征及作用,了解所得税的分类,理解掌握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应纳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的有关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所得税概述(一般)
识记:所得税的分类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重点)
识记: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法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次重点)
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纳税方法
第9章 财产及行为税(14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产税的特点和类型,理解掌握房产税、契税和车船税等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和纳税管理办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财产税概述(次重点)
识记:财产税的内容
第二节 房产税(重点)
理解: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应用: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车船税(重点)
理解:车船税的纳税人
应用: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印花税(次重点)
理解:印花税的征税范围、纳税办法。
第五节 契税(次重点)
识记:契税的纳税义务人
第10章 资源税与特定目的税(16学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资源税和行为税类各税种的征收意义,理解掌握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及征收管理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资源税(重点)
识记:征税范围
应用: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土地增值税(一般)
识记:土地增值税税率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重点)
理解:征税范围
应用: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车辆购置税(重点)
识记: 税率、 计税依据。
应用: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六节: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重点)
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
应用: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
第11章 税收征收管理体制(2学时)
本章不作为考核内容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有关规定和税款征收中的各项制度;理解办理委托税务代理、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等工作的程序和期限;正确使用和管理账簿、发票,能够进行滞纳金的计算;了解纳税人应尽的义务,正确理解纳税人享有的各项权利及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 税务登记
识记:税务登记的定义、税务登记内容、纳税申报的方式、直接申报的定义、邮寄申报的定义
第二节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及法律责任
理解: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义务
三、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李思泓、王秋燕主编《财政与税收》(第1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四、本课程学习指导
(1)本大纲是自学《项财政与税收》的主要依据,因此在自学本课程的每一章节之前应先通读大纲,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了解章节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及学习方法,以便获得一个完整的概貌,做到有的放矢。
(2)按照本专业的自学考试计划,《财政与税收》是一门主要课程,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专业课程,学习好本课尤为重要。
(3)自学过程应以教材为主,同时也要参考与本教材有关的其他资料。
五、考试试卷建议题型结构
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应侧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四个备选答案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每小题1分。共10小题左右,共计10分。
考查的能力层次一般为识记或理解。
(二)填空题
要求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一般要求每题一个空,共10小题左右,每空1分共计10分左右。
考查能力层次一般为识记。
(三)名词解释
考核基本概念。一般为5个,每个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
一般为3小题,平均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考查的能力层次一般为识记和理解。
(五)判断题
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六)计算题
一般为4道题,主要是考查税收的计算能力。40分。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2018-2020 黑龙江自考网(hlj.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